幼兒園大班節日教案:快樂的中秋節
活動目標: 1、知道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,是中國的傳統節日。 2、積極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現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和體驗。
活動說明: 九月的教師節剛過,孩子們便告訴我:“老師馬上要過中秋節了”。孩子們積極的議論讓我們敏感的意識到幼兒對中秋節的興趣和關注。中秋節,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,為了提高幼兒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興趣,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,就此,開展了“快樂的中秋”主題活動。 學習活動:中秋夜
活動目標: 1、認識傳統節日中秋節,知道其來歷及有關習俗。 2、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膽講述和表現,體驗分享、合作的快樂。
活動準備: 1.有關月亮的圖片、動畫、故事傳說。 2.活動前與幼兒一起布置活動室,懸掛月亮變化圖。 3.幼兒與老師一起準備:月餅、水果、賀卡等。
活動過程: 1.猜謎:“有時落在山腰,有時掛在樹梢,有時像只圓盤,有時像把鐮刀。”請你猜猜是什么? 出示圖:月球講講月亮的變化。
2.介紹中秋節的來歷: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,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“仲月”,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,所以叫中秋節。這天晚上,月亮最圓最亮,人們吃果實賞月,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。 師: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,請小朋友講一講。欣賞《嫦娥奔月》的故事
看看講講《月亮燈籠》
3.人們怎樣過中秋。 1)請小朋友說說你們在家里是怎樣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中秋節的? 2)那你們還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?相應資料:人們過中秋 4.吃月餅,共同分享快樂。 1)師:你們知道人們用什么方式慶祝中秋節?我還知道,小朋友最愛吃月餅,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,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。 2)教師簡單小結,月餅的分類 3)幼兒欣賞童謠“中秋夜”,體驗與同伴、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。
學習活動:爺爺為我打月餅(一)
活動目標: 1、學會唱這首歌曲,激發熱愛老紅軍的情感。 2、學會正確演奏方法,掌握各種樂器的伴奏型。 3、會用樂器打出4/4拍音樂的強弱拍。學習簡單節奏型的齊奏。
準備:1、老紅軍打壞蛋的故事。 2、樂器:鈴鼓、串鈴、小鼓等。 3、音樂磁帶;節奏卡;
活動過程: 1、講述老紅軍打壞蛋的故事,教育幼兒熱愛老一輩革命家。 2、幼兒學唱歌曲:《爺爺為我打月餅》,體會爺爺對孩子的一片深情。 3、請幼兒欣賞磁帶音樂:有樂器伴奏和沒有樂器伴奏的音樂。讓幼兒比較:哪一咱比較好聽。 4、幼兒練習敲擊樂器:串鈴、鈴鼓、小鼓等。 5、學習各種樂器伴奏型。 6、幼兒學習為歌曲伴奏:--徒手練習,指導幼兒打出音樂強、弱、次、強、次弱的規律。--幼兒看樂器標志練習不同的節奏型。--看教師指揮進行簡單的齊奏。
反饋: 通過這節活動的學習,幼兒十分喜歡這首歌曲的旋律,并且初步學會唱這首歌曲。但是要為歌曲配節奏型對幼兒來說稍有難度。
學習活動:爺爺為我打月餅(二) 活動目標: 1、進一步理解歌詞親切感人的內容。 2、學習創編節奏型,并根據節奏型為歌曲設計出打擊樂器的方案。
準備: 1、幼兒熟悉歌曲旋律和內容。學習了初步的打擊方法。 2、各種樂器:鈴鼓、小鈴、圓舞板等。
活動過程: 1、復習歌曲,感受歌曲親切歡樂的情緒。 2、引導幼兒創編節奏表演動作。 3、根據隨樂表演的動作,用拍手表達整套節奏型,再將節奏型轉換成“身體總譜”。 4、分聲部練習“身體動作總譜”。----引導幼兒看老師的指揮動作,能準確地做出節奏反應。 5、引導幼兒探索歌曲的打擊樂器方案。 6、樂器演奏----請幼兒看老師的指揮進行集體演奏。----幼兒自由交換樂器、選擇樂器進行演奏。
反饋: 在這次活動中,經過分層的練習,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后,幼兒基本已會根據節奏型,為歌曲設計出打擊樂器的方案。在今后的音樂活動中,要多給幼兒這方面的練習。
學習活動:月亮姑娘做衣裳 目標: 1、理解故事內容,學習描述月亮變化的語句。 2、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。
準備: 自制夜晚天空的背景圖,月亮變化圖。
過程: 1、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活動。 “有時圓圓像個盤子,有時彎彎像只船,要問這個是什么?晚上抬頭向天看。” 2、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。 這個故事題目叫什么?故事里說了件什么事? 3、教師運用圖片講故事,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。 (1)月亮姑娘為什么要做衣裳? (2)月亮姑娘為什么三次都沒做成衣裳? (3)月亮姑娘她是怎么變的呢?
4、教師利用教具再次講述故事。 月亮姑娘是怎么樣變化的?(引導幼兒學習月亮變化的詞句。如:細細的、彎彎的、好像小姑娘的眉毛。好像彎彎的鐮刀等。)
5、向幼兒介紹故事中的比喻手法。 (1)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?這樣的比喻好聽嗎?好在哪里? (2)你有觀察過月亮嗎?你覺得它像什么?啟發幼兒晚上觀察月亮的變化并用圖畫作記錄。
活動建議: 在語言活動中,教師應引導幼兒欣賞優美的兒童文學作品,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。在“月亮姑娘做衣裳”的活動中,運用ppt月亮變化的圖片幫助孩子理解故事,出示ppt時應該適時適宜,真正發揮其教育效果,這樣才能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。 活動后希望幼兒在平時能進一步觀察月亮的變化,引導幼兒按照月亮的變化仿編故事,過一段時間后請幼兒在集體活動中講述。
學習活動:嫦娥奔月 活動目標: 1、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,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。 2、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活動準備:故事磁帶圖片
活動過程: 1、談話引入 2、感知理解 為什么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圓又亮? 3、欣賞故事,并根據故事的內容提問。 4、你還知道有哪些中國傳統節日?
活動建議: 孩子們對什么是傳統的節日了解不了,但知道中秋節是要吃月餅等,對《嫦娥奔月》的故事了解很少,通過學習了這節課,孩子們加深了認識。如果有碟片動畫就更加吸引孩子了。
[NextPage]
語言活動:靜夜思 活動目標 1、學習朗誦詩句,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。 2、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。 3、喜歡學習古詩。
活動準備: 1、打印的古詩一首,《靜夜思》圖片兩張 2、剛過了中秋節,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
活動過程: 一、引出古詩 師;小朋友們,誰會朗誦古詩,請你來為大家朗誦一首。 唐代的詩人李白寫了很多首詩,其中有一首詩是他在外地做客時寫的,流傳了千百年,你們想不想聽?
二.學習古詩 1.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提問:古詩的名稱叫什么?作者是誰? 2.理解古詩 (1)逐句欣賞 一邊看古詩,一邊聽老師逐句朗誦。 教師解釋句中“疑”、“舉”的意思。 (2)說說自己聽了詩后有什么感覺? (3)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。 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,誤以www.myrelaxationguide.com為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。抬起頭,遙望天邊的明月,不由得低下頭來,思念離別的故鄉。 (4)看圖片,想象詩中的意境,并說一說使人會想到故鄉的什么? (5)遷移經驗,聯想中秋節的含義。 師:中秋節有什么意義?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圓,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不能回家,他們都很想念自己的家鄉。 圖片中的月亮很明亮,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,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。
3、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。
三.古詩朗誦表演
請幼兒大膽地上臺朗誦古詩。 建議:
通過這節古詩欣賞活動,使幼兒對這古詩的意境有了充分的理解,在此基礎上孩子們很快學會了這首古詩,建議如果配上ppt,效果會更好。
學習活動:兒歌“味道好極了”
活動目標: 1、通過活動,學習與同伴友好協商,提高與同伴交往的能力,引起吃中秋月餅的興趣,并對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感到親切。
2、初步學會念兒歌,體驗分享的快樂。
活動準備:圖片一張
活動過程: 一、啟發提問。 1、8月15是什么節日? 2、中秋節大家都要吃什么? 3、今天我們幼兒園過中秋節,大家一起吃月餅,好嗎? 二、相互介紹月餅的名稱。 三、欣賞兒歌“味道好極了”
1、出示圖片。
提問并示范念兒歌:什么樣的月亮空中掛月亮下坐著幾個胖娃娃? 四個娃娃叫什么名字? 幼兒討論:他們是怎樣吃的? 教師小結:每人都把自己的月餅切成四份,大家就都能嘗到各種說服月餅的味道了。這個辦法最好。
四、交代任務。 師:兒歌里的四個小朋友想出了www.myrelaxationguide.com好辦法,吃到了各種味道的月餅,你們想一想,可以請誰和我們一起吃月餅?
五、吃月餅 大家分享吃吃月餅。 兒歌:味道好極了 八月十五中秋到, 圓圓的月亮空中掛。 月光下,坐著四個胖娃娃: 一個叫佳佳 一個叫華華, 一個叫莎莎, 一個叫丫牙。 佳佳的月餅的溜園, 華華的月餅個頭大, 莎莎的月餅香又甜, 丫牙的月餅頂刮刮。 佳佳說:我去拿把刀, 華華說:我去切開它, 莎莎說:每個切四份‘ 丫丫說:大家嘗嘗吧。 哈哈!哈哈! 的溜園,個頭大, 香又甜,頂刮刮,味道好極了。
活動建議: 這首兒歌特別長,為了幫助孩子記憶,采用了圖片的方法,邊看邊說,孩子們在看看說說中學念兒歌,如有時間讓幼兒進行角色的扮演就更好了。
|